720全景
返回顶部
×
欢迎访问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网!
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少数民族语 特别分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纪要
时间:2012-12-17 来源:原创 作者:管理员 浏览:14482
分享

(1995年6月16日)

    由国家民委、国家技术监督局共同筹建的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少数民族语特别分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95年8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

    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晋有、国家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李瑞、国家语委副主任仲哲明出席了开幕式并分别做了重要讲话。

    国家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司司长陈谓主持了开幕式并致开幕词。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司长方鹤春代表本分委员会主管和挂靠单位讲了话。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所长矫云起代表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归口单位讲了话。国家新闻出版署技术发展司副司长张振威代表国家新闻出版署标准化主管部门和全国术标委各分委员会向大会表示祝贺。

    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中央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吉林、辽宁、黑龙江、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主管民族工作、民族语文工作和标准化工作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在京的有关研究所、大专院校、出版社、翻译机构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全国术标委及其分委员会的领导、专家和代表;中国术语工作网的领导和代表;有关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文信息学会的专家和代表共计60余人。

    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民族语特别分委员会是少数民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负责指导和协调各少数民族语术语工作领域内的标准化技术工作。该分委员会由国家民委归口管理,秘书处设在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技术上受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领导,分别对口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术语学理论与应用)、第二(辞书编纂)、第三(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等三个分委员会开展少数民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

    该分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充分考虑了我国多民族多语种、术语工作跨学科跨专业的特点,人数比《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规定的人数做了适当的扩大,包括了中央和10余个省、自治区的9个民族的代表。分委员会之下设语种工作委员会,近期将首先成立蒙古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新疆民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朝鲜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其他语种条件成熟的也将逐步成立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这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少数民族语特别分委员会章程》、《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少数民族语特别分委员会1994~1999年工作规划》、《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少数民族语特别分委员会1995~1996年工作计划》。会议期间由国家民委有关部门的同志介绍了本分委员会的筹备过程,介绍了民族语文标准化与信息处理等方面已经开展的工作和今后的打算。新疆、内蒙古、西藏、吉林等省、区民委、民语委的领导分别介绍了新疆民族语(包括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蒙古语、藏语和朝鲜语术语工作概况和各分语种工作委员会的筹备情况。

    会议期间,代表们广泛交流了情况,分析了目前开展这项工作的基础、现状和所需条件。

    会议认为,我国少数民族语种多、文种多,55个少数民族中,53个有本民族的语言(回族、满族已通用汉语),21个有本民族的文字。少数民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起步晚、起点低,工作量又极大宜发展也很不平衡,与汉语和国际术语标准化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如不抓紧开展这项工作,势必加大差距和工作难度,也容易造成地区隔阂、民族隔阂。

    代表们经过认真讨论取得以下共识:

    1、必须充分认识术语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术语标准化的对象是概念和术语。概念是知识的单元,术语是信息的载体。在汉语和我国各少数民族语中研究术语学理论,开展术语标准化工作,对于我国各民族内部和各民族之间、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与国际社会之间的知识传播、技术传递、文化和学术交流、信息和数据交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与国外相应民族术语标准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地参与国际术语标准化工作,对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民族语中开展术语标准化工作,对促进民族语文的规范化,少数民族地区的标准化工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文献管理、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翻译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对逐步消除本民族语内外的交流障碍都具有非常重要和不可取代的作用。这是一项体现党和政府民族政策,利于民族团结,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及信息交流、知识传播、技术传递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既是民族语文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是标准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2、必须充分估计这项工作的难度。

    少数民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跨地区、跨学科、跨行业、多语种的工作,涉及面很广,工作量极大;它又是一项新的工作,缺少经验、缺乏人才,工作难度较大。因此,管理、协调相对困难,所需经费投入相对多。必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3、必须清醒地注意到这项工作的紧迫性。

    我国许多民族语内部术语的使用存在着不规范和地区间的差异,与境外相应民族的语言的差异就更大,给相互间的交流带来很大的麻烦,在信息处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今天,各行各业对术语标准化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和国际交流活动中,还经常遇到以谁为主、谁最具权威性的争执和分歧;此外,极少数境外分裂势力也在鼓吹以其为主进行有关的规范和统一工作。形势非常严峻。术语标准化这样的基础性研究必须加强投入,尽早、尽快、尽可能扎实地展开,这样才能取得工作上的主动。

    4、必须重视普及知识和培养人才。

    应该利用各种方法普及术语学和术语标准化的知识,培养人才。包括开办各类培训班、研究班;组织专家到少数民族地区讲学;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呼吁和支持有关院校开设术语学和术语标准化课程;组织民族语专家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各类术语活动等。

    5、必须有效地进行协调和管理。

    目前,该项工作主要涉及的民族工作、民族语文工作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工作;标准化工作是国家技术监督局主管工作。此外,术语工作还涉及到方方面面。与该项工作密切相关的科技开发与研究(例如术语信息管理系统、电子词

典、机器翻译或机助翻译系统)涉及到科委系统;新闻出版涉及到新闻出版系统;信息技术和多语种的数据处理涉及到中央和民族地区的各级信息开发和管理部门;语言文字研究涉及语言文字的管理和研究部门;文化教育涉及到教委系统和文化部门;该项工作还与大专院校、图书馆、科学研究等部门的工作也具有密切的关系。

    6、必须落实必要的经费。

    经费落实是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应该畅通主渠道,开通多渠道。

    畅通主渠道,包括主管部门下拨经费和各级地方政府必需的财政支持。会议希望由国家民委报告国务院,申请专款。同时希望地方政府把这项工作作为加快地方科技、教育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工作对待,将此项工作纳入地方科技、教育和文化发展议事日程,争取到计划单列、专款专用。

    开通多渠道,包括申请国家技术监督局的标准项目补助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研究经费、国家科委和地方科委的项目开发费用(与应用系统的开发相结合)、教委系统的教育发展基金(编写教材、词典等相结合)、新闻出版系统的出版经费(与新闻出版相结合的术语工作)等,还可利用多种渠道,申请国内外的赞助。

    会议希望国家民委、国家技术监督局统一地协调和管理这项工作,同时希望中央和地方的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和配合。

会议代表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是开展少数民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里程碑,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会议请求国家有关部门和民族地区的各级地方政府充分重视和积极支持,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希望各语种工作委员会筹备组加紧工作,尽快成立语种工作委员会,使该项工作逐步展开,走向正轨。争取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宜使少数民族语术语准化有较大的发展。